《水浒传》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文学作品,其中水泊梁山的108将和相关的英雄人物、传奇故事早已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。然而,水泊梁山并非一开始就是那个闻名遐迩的英雄之地,它的掌控者从一开始便并非是晁盖等人。最初的梁山寨主是王伦,而他和梁山之间的故事,却常常被人忽视。
有人认为王伦的死是自作自受,他死于林冲与他之间的冲突,无法避免。然而,若仔细分析其中的细节,我们会发现事情的背后远比表面看上去复杂。那么,究竟是谁为王伦的死埋下了伏笔?他们的结局又是什么呢?
在《水浒传》第十一回《林冲雪夜上梁山》中,首次登场的王伦自称是梁山的首领。当时,王伦麾下的队伍人数可不小,拥有杜迁、宋万这两位身形魁梧的大将,还有负责情报工作的朱贵,而他自己则带领着七百至八百的手下兵马,这在当地已经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。
展开剩余83%若论战力的提升,林冲上山投靠,显然能够为梁山带来更强的实力,其他英雄好汉也有可能闻风而来,纷纷投奔。但令人遗憾的是,王伦虽然被称为“白衣秀士”,他的形象却与这一称号大相径庭。王伦为人心胸狭隘、嫉贤妒能,虽然有些小聪明,但却缺乏真正的能力和眼光。梁山的建立,实际上是他和一帮盗匪的结合,完全是一群打家劫舍的强盗团伙。
在这个团伙中,若想成为首领,必须具备足够的力量,无论是过人的武力,还是足以服众的德行或威望,王伦显然都没能在这些方面做得足够突出。林冲的到来,对杜迁宋万等人无疑是个好消息——他们只是为生计而打工,林冲的加入并不会影响他们的利益,反而能为他们提供一层保护伞。然而,对王伦来说,林冲的到来却是一种威胁。
林冲的武力远超王伦,而他所拥有的威望和过去的经历,也使得王伦与他相差甚远。王伦唯一的优势就是先来,但这种优势也被他自己给浪费了。如果王伦当初直接拒绝林冲的投靠,事情也许不会发展到后来那种地步,毕竟接纳林冲与否,本就是他作为寨主的选择。然而,王伦做出了先拒绝后又允许,再到开始刁难的决定,这让本就心怀不满的林冲感到更加愤怒。
实际上,王伦内心充满矛盾。他既想招揽人才壮大自己的势力,又担心无法控制这些人才,最终摇摆不定,陷入了困境。偏偏在这时,林冲带着柴进的介绍信上山。王伦曾受过柴进的帮助,心里清楚必须给他面子,但又怕压不住林冲,因此想通过“投名状”的方式来设法控制他。可就在此时,一个新挑战出现了——青面兽杨志的到来。
杨志和林冲的关系很复杂,尤其是在林冲抢了杨志的生意之后,杨志当然不可能甘心。这场误会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激烈的对决。林冲在兵器上略有不利,但依旧以三十多个回合的耐力和技艺将杨志压制住。最终,杨志气喘如牛,林冲则如闲庭信步般从容退开。对比两人的战力,谁强谁弱一目了然。
而王伦在这一过程中,面对杨志的到来,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。与林冲的挑战相比,他对杨志的态度简直是趋前拍马,极尽巴结之能事。这样的举动,无论是对林冲还是其他人来说,都是一种侮辱,更何况林冲本就积怨在心。杨志自然没有傻到受王伦的笼络,他知道王伦不过是一个小人物,不值得为其冒险。
就在林冲被不断激怒的时候,晁盖一行人也上山了。在第十九回中,晁盖一行人因为劫取生辰纲而被官兵追杀,无奈之下选择了投靠梁山。本来,他们只想找一个藏身之所,谁知王伦的种种不识抬举,让这一切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。王伦本就心胸狭窄,他既不敢得罪高官,也不敢接纳实力强大的晁盖一行人。他用尽各种手段想要推托,然而晁盖等人并非冲着他来,而是冲着水泊梁山这个地方。
晁盖一行虽然受到王伦的热情款待,但当夜,吴用便敏锐地看出了王伦的内心。他向晁盖提出:“林冲此人,早已对王伦有所不满,不久定会为我们开道,逼王伦自相火并。”于是,吴用开始布置计划,为林冲设计出一条出气的路线。
第二天早上,吴用和晁盖等人表现出对林冲的崇敬之情,刻意抬高林冲的威望,暗示他才是真正的英雄。这番话让林冲心中的愤懑情绪愈加积压,也让他开始憋不住想要将心头的怒火发泄出来。随着与王伦的冲突愈演愈烈,王伦终于无法忍受这场暴风骤雨。最后,林冲忍无可忍,一刀斩下了王伦的头颅,彻底结束了他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梁山地盘。
王伦的死,表面上看是因为他与林冲之间的冲突,但实际上,背后有晁盖的精心策划和吴用的幕后操控。三个人成功地控制了梁山,但他们最终的结局却远非他们所期待的那样。晁盖死于性格的缺陷,吴用因急功近利而招致失败,而林冲,虽然一度拥有辉煌的战绩,却在征方腊的过程中,因病瘫倒,最终无奈死于他乡。
这三位梁山开山之人,虽然成功夺取了梁山,但最终的命运并没有太多的光辉,反而充满了悲剧和遗憾。也许,这就是落草为寇的最终结局。
发布于:天津市尚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